幸亏法官驳回了诉请,否则裁判文书网1.4亿份文书都面临索赔
今年2月份,有网友私聊称,自己法律公司名下的三个微信公众号因为转载了一篇内容来源于最高法院在裁判文书网发布的,自己起的标题是“最高院:双方存在情人等特殊身份关系不适用《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7条规定分配举证责任”的裁判案例文章(这篇文章至今网上可见,不少司法权威部门的公号也在进行转载),被该案例的当事人起诉了。
只要通读至今网上可见的该案例文章就会发现,标题中“情人”关系的表述,是来自案件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主张。最高法院在“本院认为”部分,虽然未认定该关系,也有“银行交易明细可以看出,双方账户资金往来频繁,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且与易某某主张的500万元(包括82万元在内)借款金额不能对应,在涂某否认转款系借款的情况下,易某某未能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在借款凭证存疑且易某某主张的借款金额与其提交的转款凭证不能对应的情况下,仅以易某某与涂某之间存在转款差额为由,尚不能认定易某某与涂某之间存在借款合意。”的表述。
“公告”中出现了数次“非法”的强调,其中的含义是,只要是合法使用,就是无需承担任何责任的。裁判文书网建立的宗旨就是要“开放、动态、透明、便民”,怎么可能不准他人转载使用呢?如果转载就违法的话,那还公开个啥?如果转载就违法的话,不是在大批量的制造违法者?
此外,凡是被裁判文书公开的案例,除了涉及的法律内容、司法观点会产生社会影响之外,案件事实乃至涉案人员的诉讼表现,肯定也会对案件当事人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不过,参与诉讼就要接受裁判公开的代价,这是法律规定的。我国的民诉法、刑诉法、行诉法,都规定审理公开、裁判公开的内容,只要不属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例外情况。
很多案件当事人,不光是败诉一方,有些胜诉的一方,也不愿意让社会公众知道自己诉讼的事情。可是,一旦个人纠纷发起了起诉或是应诉,就会因为动用了公共的司法资源而成为一个司法案件、社会事件,就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具有法律价值、司法价值、社会价值,社会公众就有了知情权、监督权。正因为此,司法案件处理过程公开、包括案件当事人信息在内的裁判结果公开,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主流司法现象。
基于以上理解,当网友询问这个案件应该如何应对时,烟语君给其建议是,这么明显的无理起诉,压根就不需要出庭应诉。相信只要写出一份充分辨法析理的书面答辩状和不能出庭说明书,邮寄给法官以示尊重司法,法官是不会支持这低级诉讼请求的。如果担心说理不充分的话,烟语君可以代笔。
开庭一个半月之后的今年4月8日,网友给烟语君发来了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的(2023)陕0112民初31018号一审民事判决书。果不其然,尽管被告根本没有出庭,法官还是采纳了烟语君如上的法律观点,果断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最新的数据显示,裁判文书网已经公开了1.46亿多篇的裁判文书。尽管此前曾经一度闹出裁判文书不再公开的热议,但在全国网友的主流呼吁声中,裁判文书网公开制度得以消减了一部分公开力度之后的保留下来。可见,维护裁判文书网的法律价值、社会价值。
同时,也应该看到,裁判文书网的公开,一直面临着诸多的反对声音和阻力,其中就包括来自一些案件当事人的。其中的有些人,不知道学法不精,还是明知故犯,动辄就用自己一知半解的法律规定的隐私权、名誉权,来威胁裁判文书的发布者、转载者,甚至用投诉、起诉的方式想要以此牟利。在他们心里,根本不在乎司法公开的法律规定、法治进步,只在乎自己的个人利益。
尽管公正司法是法官的本职工作,在此还是要向做出这份秉公司法判决的法官表示感谢。正是有了这样法官守住法律底线,才让诸多的裁判文书网的使用者、转发者免于陷入无端违法指控的恐惧,才构建起我们赖以推进法治的希望所在。谢谢!
往期文章:起诉自媒体转载裁判文书网案例侵犯名誉权,被告给法院的“不予出庭说明书”
往期文章:宣传坚守审判的“抗癌法官”,不如提高其待遇而让出岗位给年轻人
往期文章:法官“下海”也不易——从最高院前法官、中植系总裁颜茂昆“进去”谈起
往期文章:法律公司向律所致歉再次说明,营销优势之外,合法合规性也很重要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不包括朋友圈)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